小時候喜歡玩電動車模型,踏上工作崗位后研制新型電動自行車,自己開公司后,潛心研究電動車的心臟——永磁電機。大半輩子和“車”結緣的貢俊,日前獲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,他也是來自企業的三位獲獎者之一。
從“2個輪子的電機”做起
十年前,貢俊在中電集團二十一所擔任所長助理。當時,所里研發出一套用于電動自行車的電機控制技術。但由于科研院所在體制、功能定位等方面有所限制,這項技術并沒有得到很好推廣。貢俊和同事們覺得,如果另外成立公司,專門做這項技術,或許大有可為。沒想到,所領導非常支持這一想法,“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和新公司捆綁在一起,你們才能做得好。”老所長“趕”貢俊“下海”的一番話,至今猶在耳畔。
就這樣,33歲的貢俊被“趕下海”。公司成立不久,正趕上我國發展電動汽車的好時機。從“十五”開始,電動汽車、燃料電池汽車及相關零部件被列為國家863專項。在市科委的支持下,安乃達公司也參與其中,從原先做“2個輪子的電機”,逐步轉向做“4個輪子的電機”,現在已成為國內永磁電機行業的領軍者。
“如果把電動汽車的電池比喻為‘血液’,那么電機就是‘心臟’,把電能轉換為驅動汽車前進的動能。我們在做的,就是國產化的高質量‘心臟’?!必暱∵@樣比喻。而要讓電機充當汽車的“心臟”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——既要高功率,又要小體積,這對電機的轉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在前期試驗中,貢俊發現,傳統電機產品存在轉速過高,包裹材料的機械強度不夠等問題。為了解決材料性能問題,貢俊找到了上游企業寶鋼集團。經過2年聯合研發,產品性能得到有效提升。
一支穩定的技術創新團隊
從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到企業的創業者,貢俊深刻體會到兩種創新方式的不同。在院所里,關心的重點是技術的領先程度,可以不計成本地追求性能的完美;但在企業,最重要的是產品的綜合性價比,技術、成本、功能成熟度,都得一一考慮。相對來說,貢俊更喜歡接受后面一種挑戰。2008年,安乃達和國內其他幾家同行公司合資成立了上海電驅動有限公司。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利好政策下,公司生產的電機產品現已擁有近30%的市場占有率,2012年的銷售額突破4億元。
在國家組織開展的各類新能源汽車項目中,電驅動公司參與了其中的60%。在去年國家首批“萬人計劃”中,貢俊成為唯一一名來自上海企業的中青年領軍人才,但他并不滿足這些。隨著化石能源日漸枯竭,以純電動、燃料電池為代表的電動汽車已引起國際知名汽車廠商的關注,這令他切實感受到競爭的壓力,也充分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?!氨绕鹱约阂粋€人得獎,我更希望公司能形成一支穩定的人才團隊,涌現出一批技術骨干或是優秀的‘企業設計師’?!笔昵鞍材诉_公司剛剛成立時,就有幾位在校研究生跟著貢俊一起創業。現在,當年的年輕學生紛紛成了獨當一面的骨干。貢俊希望,這樣一支穩定的技術創新團隊,能成為公司長期的核心競爭力。眼下,電驅動公司正試點股權激勵制度,讓技術和管理骨干持有公司股權,帶領團隊一起為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打拼。